《广东印记》第一期——雷州石狗

2023-09-12
0
被喻为“地上兵马俑”。以当地玄武岩石(俗称青石)为材料,用锤、凿、琢等较为简单工具雕刻而成,形态各异,寓意不同,通称石狗。主要分布于湛江市的雷州、徐闻、遂溪、廉江等市县及麻章、东海岛一带。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申报地为雷州市

相传起源于古百越族的狗图腾崇拜和雷州半岛关于狗耳呈祥、雷祖诞生的民间传说。唐初兴建雷祖祠、宋代夏江天后宫及元代六祖堂前所存石狗,均见证雷州石狗雕刻的久远历史。历代用石狗守护寺庙祠堂、村庄田园、江河道路、山坡坟茔。

(守望村庄)
作为地方民间信仰崇拜的特殊载体,从呈祥报喜到祈雨送子、驱邪镇魔、守境护民、迎送礼仪等,赋以多种神的职能,集多神于一体。石狗雕刻随之施展不同技法,呈现出相貌、姿势、神态、躯体、饰纹等各具特色的形象造型。礼仪神类石狗咧着嘴巴,笑容可掬,表情和蔼,端庄斯文,取蹲坐式,属文相造型;守护神类石狗头朝前方,表情威严,身饰云雷纹,脚踩八卦图或雷鼓、法网、仙镜等驱邪器物,取雄立式,状如扑击,属武相造型;祈雨、送子等福神类石狗,头向青天,平方脸,身饰吉祥如意纹,刻有硕大生殖器,取似坐似立式,属文武相造型。有人面狗身的狗神人化和狮形等造型,构思奇特。
雕刻早期手法简单,造型只有躯体轮廓而没有五官四肢的细部刻画,较为抽象。经传承演变,出现多类型、多系列、多变化的石狗造型,成为民间烧香敬茶、披红挂彩、崇奉祭祀的偶像。至今仍遗存一万多尊,星罗棋布于雷州半岛。
随着时代变迁,石狗传统文化内涵日益淡化,新村新楼房难见石狗踪影,石狗雕刻工艺渐遭冷落。